欢迎来到特色小镇博览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产业研究

院士专家齐聚邛崃 为天府菜油带来发展新思路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日期:2024-03-14 22:52:52 浏览量:

  写在前面

  “四川油菜总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培育的油菜新品种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区域品牌‘天府菜油’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3月11日,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的“天府菜油”第二届院士专家大讲堂暨育种攻关油料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会上,“天府菜油”突破性品种和技术、品牌价值评估成果等一 一发布。

  喜人的成绩背后,是近年来我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以“天府菜油”行动擦亮川油金字招牌,助推川油加速冲刺千亿产业的务实举措。

  为持续推进“天府菜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院士专家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作主题报告,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现场嘉宾展开交流,共同为“天府菜油”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四川花生产业态势良好 机械化、提单产是未来发力点

  嘉宾名片

  张新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

  “四川花生生产规模稳步上升,但单产需要提升。”“四川以鲜食花生为主,花生品质非常重要。”“机械化发展滞后,低于全国水平”。……

  3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张新友在会上作了题为《我国花生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并为四川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建言献策。

  四川花生产业态势良好

  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居坚果之首,脂肪、蛋白质含量居油料作物之首,是营养丰富的坚果和重要油料作物。

  花生是四川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全省有139个县(市、区)种植花生,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10个。

  近年来,四川花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22年四川花生种植面积增长15%,单产增长9.6%,总产增长26.3%。因种植区域日照、积温充足,花生品质好,供应周期长,亩产效益也高于国内多数省份。“应该说,四川花生产业有很好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张新友说。

  但四川并非花生优势产区,产业发展还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单产水平低。2018年—2022年,在有花生面积统计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四川单产居第26位,仅为河南省的55.4%,且与全国平均单产的差距持续加大。

  二是机械化发展滞后。四川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20%,机播率和机收率更是不足1%。“过低的机械化水平会严重制约四川花生面积扩大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张新友强调,这将对四川花生产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还面临缺乏高产优质专用花生品种、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丘陵山地土壤条件差、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种植分散导致成果推广难等问题。

  发展产业可以这样出招

  如何才能改变以上局面?张新友提出,四川花生产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要重视花生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河南花生产业迅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很大关系。”张新友认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等措施,对四川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二是选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食用型花生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花生产业同样如此。一方面,培育高油酸、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高白藜芦醇、高成芽率等专用特点更突出的品种;另一方面,选育丰产性好、耐连作的品种。“四川有15%的花生存在青枯病,白绢病和黑斑病现象也比较突出。”张新友建议,要加强对抗病害性强花生品种的选育。

  三是集成推广食用花生标准化栽培模式。优化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技术、连作障碍消除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建立“科研+农业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培育早熟品种,并且适当早播,可以显著降低秋涝对四川花生产业造成的风险。”同时,他提醒,四川是优质食用花生区,品质很关键,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尤为重要。

  四是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品种更新。“建议将花生纳入良种补贴,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张新友说。

  五是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广适宜丘陵山区花生生产的机械,同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

  六是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拉动产业发展。张新友建议,各级政府、企业、协会应通力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打造,全面提升四川花生的市场竞争力。

  聚焦油料多重功能开发 富硒油菜应用前景广阔

  嘉宾名片

  顿小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料遗传育种专家王汉中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

  “微波加工让菜籽油更健康。”“富硒油菜应用前景广阔。”……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料遗传育种专家王汉中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顿小玲作了《油料的多重功能和高质量发展》报告,围绕油菜的多重功能属性,提出诸多精彩观点。

  微波加工让菜籽油更健康

  如何让我国“油瓶子”多装中国油?顿小玲认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出路在于发展油菜生产。“一方面菜籽油占我国油料产量50%以上;另一方面,南方冬闲田、盐碱地等为发展油菜产业提供了耕地潜力。”

  过去30年里,通过推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我国油菜单产实现翻番。顿小玲提出,以2020年的产量为基础,30年后我国油菜单产还将翻一番。“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选育耐密高油新品种,推广密植高产高油新技术来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市场正朝高端健康方向发展,倒逼我国油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双高”油菜(高芥酸、高硫苷)被“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苷)逐步替代,后者产出的低芥酸菜油已蝶变为脂肪酸组成最合理的大宗食用油。顿小玲介绍:“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是亚麻酸和亚油酸的重要来源,且两者比例合理,因此,低芥酸菜籽油被称为最健康的油。”

  微波加工菜油工艺,进一步提升菜油健康属性。“微波加工工艺去掉了高温加工环节,能更好保存营养素,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生成。”顿小玲介绍,该工艺生产的菜油,与传统工艺相比,油溶性营养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多酚含量提升30倍以上。

  品种选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顿小玲从油菜的功能挖掘出发,介绍了超高硒油菜生物合成技术市场的广阔前景。

  她说,硒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由于硒的生物学半衰期11天,人体不能合成,需要从外界补充。中国营养学会调查表明,国民普遍存在因硒摄入量不足,导致硒营养素隐形饥饿问题。

  研究发现,甲基有机硒是人体补充硒元素的首选,其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硒形态,也是已报道的抗癌效果最优硒形态。

  近年来,随着油菜“硒高效”现象(在非富硒土壤中也能生长出富硒油菜薹的现象)被发现,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筛选能高效合成硒的油菜资源,在富硒油菜品种选育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团队选育的新品种‘硒滋圆1号’菜薹,是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品种。”顿小玲表示,该品种有极强的硒富集能力,在全国多个非富硒土壤种植,其油菜薹硒含量保持在0.01-0.07毫克/千克之间,并具有高钙、高维生素C、高氨基酸和高锌等特性。

  超高硒油菜品种蕴含着巨大应用前景。顿小玲表示,利用甲基硒富集油菜资源,可以发展富硒油菜产业。“采用专用的超高硒油菜栽培技术和设施,可以实现亩设施每年产硒554583毫克,价值超千万元。”

  改变加工思路 菜籽二酯油或迎来新风口

  嘉宾名片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

  在中国人的饮食中,食用油是不可缺少之物。如何吃得更健康?

  在大会上,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何东平讲道,传统食用油主体成分中98%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不易分解,过度油脂摄入,会导致甘油三酯在体内囤积,进而引发慢性病。而将甘油三酯转变为甘油二酯,是健康食用油的一个发展思路。

  他介绍,甘油二酯也是食用油中的天然成分,在食用油中一般占比2%左右。与甘油三酯不同,甘油二酯属于燃烧型脂肪,也被称为“脂肪炸弹”。当其进入人体后,可以迅速在体内代谢,不易囤积。30多年来,全球有100多家科研机构对甘油二酯的功效进行过验证,明确其在人体健康方面的诸多功效。“菜籽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以菜籽油等为原料,采用生物酶法,提取高纯度甘油二酯,生产出具有甘油二酯功能特性,又保留菜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功能性油脂,将有利于菜籽油产品的储存加工及广泛使用。”何东平认为。

  菜籽油富含植物甾醇 可定向开发特色产品

  嘉宾名片

  闫九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油脂代谢与人体健康专家

  营养学专家眼中的菜籽油是什么样的?在大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油脂代谢与人体健康专家闫九明说,传统菜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随着加工工艺的优化,出现了油酸含量大幅提升的高油酸菜籽油。

  除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闫九明讲道,菜籽油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含有植物甾醇,这是一种具有降胆固醇、抗癌、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的化合物。“甾醇在菜籽油中含量高达15%,在其它植物油中含量最高仅3.7%。”闫九明认为,可以基于菜籽油富含甾醇的特征,开发高植物甾醇菜籽油产品以满足国民营养需求。

  闫九明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0至30克,那么要求植物油当中植物甾醇含量约为每公斤有19克,这对菜籽油种植与加工而言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

  油料作物扩面提产 要锚定目标真抓实干

  嘉宾名片

  汤松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在本次大会上作了《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形势及展望》报告,就全国油料作物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2024年全国油料生产的基本目标与实施路径。

  2023年油料总产实现“五连增”

  油料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来源,大豆油料还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油料作物却大量依赖进口。“抓好大豆和油料生产,既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亦是保障居民消费的现实选择。”汤松指出,持续提升大豆和油料产能与自给率势在必行。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实施分品种保障战略,既要保障数量,也要保障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上,汤松用一组数据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变化与成果。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近2.1亿亩,总产量达到3475万吨,实现“五连增”。其中,油菜种植面积近1.16亿亩,占比55%,总产量为1570万吨,创历史新高,实现面积“五连增”,总产“七连增”的突破。四川是12个冬油菜主产省中,唯一一个总产量突破300万吨的。

  扩播面提单产 2024年这样干

  “今年,全国粮油生产目标要紧紧围绕‘三稳、两扩、一提’展开。”汤松进一步解释,2024年,我国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播种面积,扩大高性能播种机应用,“尤其要着力提升单产!”

  粮食增产的重心在于大面积提高单产。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发文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提出“深入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汤松指出,2024年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将围绕100个大豆、3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展开。“其中,102个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亩产较2023年提高3%,带动全国油菜亩产提高3公斤以上。”

  具体怎么干?汤松进一步提出了思路和技术路径。

  一是以科技、品种、农田、农技为支撑,大力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充分将农垦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经验应用到全国各地。

  二是集成推广密植高产、“一促四防”、病虫害防控、秸秆还田、“三沟”配套等技术,确保粮油增产。

  汤松提出,要灵活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将油料生产工作提质增效。“扩面积、提产能,必须干、长久干。我们要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坚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4/3/14/c57ccabf868d4358890be80d0b7696d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